两个人轮流上24小时的班近日成为网络热议话题,某企业被曝要求两名员工轮流值守24小时工作制,引发公众对劳动权益的广泛讨论。这种高强度排班模式被质疑违反劳动法,更可能对员工身心健康造成不可逆的伤害。
企业回应:特殊岗位需求
涉事企业解释称,该排班仅针对技术运维等特殊岗位,需保证24小时有人值守。负责人强调已支付额外加班费,并允许员工调休。但法律专家指出,即便有补偿,连续工作24小时仍超出《劳动法》规定的单日最长工时限制。
多名业内人士透露,类似“两人轮24小时班”的现象在物流、医疗等行业并不罕见。部分企业为节省人力成本,采用“白班+夜班”无缝衔接模式,员工实际休息时间不足8小时。
健康风险与法律争议
医学研究显示,连续工作超12小时会导致判断力下降40%,相当于血液酒精浓度0.05%。长期熬夜更可能诱发心脑血管疾病。某三甲医院急诊科主任举例,去年接诊的30例青年猝死案例中,28例有长期超时工作史。
劳动监察部门表示,此类排班涉嫌违反《劳动法》第41条关于“每日加班不超3小时”的规定。但实际操作中,部分企业通过“自愿协议”“综合工时制”等名义规避监管。律师建议员工保留考勤记录,可向工会或仲裁机构投诉。
网友呼吁完善监管机制
社交平台上,#24小时轮班是不是现代酷刑#话题阅读量突破2亿。网友“星辰大海”留言:“用健康换来的工资,最后全交给医院。”更多人质疑监管部门执法不力,要求建立企业黑名单制度。
人社部近期发布的《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指引》明确将“强制超时工作”列为重点整治对象。专家建议推行电子考勤系统联网监管,同时提高违法企业处罚标准至年度营收的5%。
两个人轮流上24小时的班争议背后,折射出劳动者权益保护与企业发展间的深层矛盾。在“996”尚未彻底解决的当下,如何平衡效率与人道主义,仍需全社会共同探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