医院特殊待遇5近日成为网络热议焦点,某三甲医院被曝推出“超五星级”VIP病房服务,单日费用高达万元,配备私人管家、米其林餐食及专属医疗团队。该服务条款中明确标注“优先使用进口药物”“专家24小时待命”等特权内容,引发公众对医疗资源分配公平性的质疑。
[天价服务细节曝光]
记者调查发现,该院VIP病房区独立于普通病区,设有全景落地窗、智能家居系统和一对一护理团队。住院患者可自主选择手术主刀医生,并享受国际会诊通道。一份流出的价目表显示,除基础床位费外,个性化服务需额外付费,例如“指定专家加急手术”单项收费3万元。
院方回应称此为满足多元化需求的市场化探索,所有服务明码标价且不影响普通患者就诊。但内部员工透露,部分高端设备实际由公共医疗经费采购,现被划为VIP专区专用。
[医疗公平性遭质疑]
医疗改革专家指出,公立医院引入特殊待遇机制可能加剧资源倾斜。数据显示,该院去年引进的10台高端CT设备中,7台安装在VIP病区,而普通门诊的核磁共振检查仍需排队两周。某次急救中,值班专家因正在为VIP患者做美容整形项目,延误了急诊手术,该事件至今未获官方说明。
更引发争议的是,部分纳入医保目录的进口药物,在普通病区常显示“库存不足”,而VIP药房始终保有储备。法律界人士强调,公立医院若将公共资源用于创收项目,涉嫌违反《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》中关于公平可及的规定。
[网友舆论持续发酵]
微博话题#医院天价特权病房#阅读量突破2亿,热评第一的网友晒出父亲在走廊加床的照片:“同样的三甲医院,有人躺着等床位,有人喝着红酒等专家”。抖音上流传的对比视频显示,VIP患者可随时召唤主任查房,而普通病房家属每天仅能见医生3分钟。
国家卫健委信访办表示已收到37起相关投诉,正在核查该院是否存在违规行为。部分人大代表提议,应明确限制公立医院特殊服务比例,防止医疗体系出现“金钱至上”的倾向。
医院特殊待遇5事件折射出医疗市场化与公益性的深层矛盾。当生命权遭遇资本逻辑,如何平衡多元需求与基础保障,成为摆在管理者面前的必答题。最新消息显示,已有5家省级医院开始自查VIP服务项目,这场关于医疗公平的讨论远未结束。